咨询热线:

0514-86519066

党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党的建设党建动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列讲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总结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两个结合”的要求。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理论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第二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三次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我们不断夺取新时代新征程各项事业伟大胜利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需要着重把握三个方面要点,一是归根到底是两个“行”,二是坚持“两个结合”,三是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弄清楚其中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阐述了三个“为什么”之间的因果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揭示了“两个行”对于“为什么能”和“为什么好”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也是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报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要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秉持的基本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报告列举的这十个方面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比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吸收借鉴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传统的治国理念;关于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就吸收借鉴了任人唯贤、选贤任能、正己修身、以德为先等古代的励志思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吸收了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和合文化,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理念,为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个坚持”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提出的“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成就”之中(从领域来看,包括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涵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

如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作了概括和阐述,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好、运用好。我们要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让这一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